|
大爱无言 真情无悔——记应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聂品华时间:2014-12-08 有人说,她象春天的细雨,无声地沐浴着孩子们的心田;有人说,她象冬天的阳光,无息地温暖着师生们的全身;有人说她更象一只不知疲倦的春蚕,无悔地抒写着特教的华章。 大爱、真情——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这种爱静静的,这种情脉脉的,但它质朴绵长,能让人产生执着、萌发追求。 2003年底,聂品华从一所普通小学调到了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始了她的特殊教育人生。她至今清晰地记得刚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情景:破破烂烂的教室、天聋地哑的学生、没有操场。天晴太阳当头照、天雨室内室外雨水飘。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这对于一个在良好的普校环境里生活惯了的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这难道是我要为之工作、为之奋斗的地方吗?她了曾苦恼过、伤心过、后悔过、绝望过…… 甚至想到过放弃。可是,当她看到那一双双迷茫、渴望而又无助的眼神的时候,她的心又软了。她想:正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差,领导才要把自己调到这里来呀。为了这些被幸运之神遗忘了的孩子们不再迷茫,能象正常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良好的受教育的条件,她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中。首先,她针对残疾孩子的需求,及时调整了教学目标:即在培养他们的生存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身心、茁壮成长。例如,该校走出去的首个大学生陈晨,从小就是家长的一块心病。由于他的玩劣不羁,左邻右舍十分讨厌,为这,他没少挨家长的拳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家里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其送到特校,可他玩劣的个性常常发作。经过老师近两个月的调教,他开始认真地学习功课,渐渐地象变了一个孩子。如今的陈晨已成了象牙塔的骄子,家长感激不尽,学校教育也赢得了赞誉。其次,她将学生的家庭情况一一摸底,按家庭困难的程度分类。对于象天鹅镇挂口村刘元平这样的特困学生(该生三岁的时候父母双记亡),她不仅带头捐款捐物,还动员全体教职工,甚至自己的亲戚朋友捐款捐物,确保这类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笔墨纸砚,让他们能安心学习;再次,她利用一切机会向领导进言,争取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市主要领导多次到特校办公,许多具体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第四,她拿起手中的笔,向企业界的老板写信。一封又一封,一次又一次……这浸润着真情的文字、这执著的精神、这拳拳的爱心,无不感动着她联系的每一个人。2005年,在九州通医药集团的带领下,社会各界上百人纷纷向特殊教育学校捐款。有人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情景: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一边是特特殊教育学校,一边是应城籍企业家,是“爱”把他们齐聚在了这里,这种久违的感情在这一刻闪烁出了人性最美丽、最灿烂的光芒!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学校成立以来,全市共有400多名残疾学生在这里完成学业,有110人次在省、孝感和应城绘画、书法比赛中获金、银、铜奖。现在,当你走进学校,就会看到:63名残障学生有的在画笔和色彩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在银针飞舞中乐而不疲,有的在键盘的敲打中找到了快乐……是啊,正是这份执著的爱,象春雨一样滋润心灵,折翅的雏鹰才能健康成长! 人,只有当她常怀一颗关爱的心的时候,才能包容一切,理智的对待一切困难。只有当她心存一份真挚的情的时候,生命才会厚重且有意义。 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间那种质朴的情,健康向上的风貌,那种视生如子的爱,会让人有一种心灵净化之感。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残障的孩子们释放快乐、释放童真的情景。而这里的老师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是他们遇到困难时的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