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襄阳黄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略记时间:2015-09-22
多措并举传递社会正能量 革命老区襄阳黄龙镇地处襄、枣、宜三市(区)结合部,版图面积152平方公里,辖25个村(居)委会,5.1万人,耕地面积8万多亩。近年来,该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镇域经济“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立足镇情实际,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显变化,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通过5-10年的努力,把黄龙镇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集镇”的发展思路,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强化组织保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镇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各村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专班,层层召开专题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注重宣传教育,普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践行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黄龙人共同价值观和“爱苏区、建家园、打造美丽新黄龙”的价值观。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乡风文明”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仪、崇尚学习和勤俭节约之风,弘扬向上向善向美的主流价值观,使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成为社会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秉承雷锋精神,传递道德思想正能量。通过积极挖掘,树立典型,抓好宣传,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寻找网格中的“活雷锋”活动,以“孝老爱亲,邻里和谐,乐于助人,保护环境,热心公益”等内容,通过群众和服务团队的推荐,各行各业均评选出了有代表性的“活雷锋”, 不断增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进一步完善义工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体系,更好地发挥网格义工典型的激励示范作用,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传播社会文化正能量。在传播革命老区文化工作中,涌现出百名文化志愿者,活跃在本区域的每个角落。这些文化服务志愿者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青年学生,有民间艺人、文化工作者、教师、工人、农民、学生等。当地文化门对这批文化服务志愿者进行了系统的技能和业务培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公益性文化讲座、艺术培训与辅导,群众性文化活动演出、服务等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同时,一大批文化志愿者无偿活跃在街道社区、农村田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一个文化志愿者,就是要有自我奉献的精神,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自己快乐,何乐而不为呢?”该镇中心幼儿园年轻教师明春花这样说。而且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在文化站,义务为当地的孩子教美术60多人了。而且在全镇25个村(居)委会,还建设了标准化的农村文化书屋,为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服务提供了舞台。据黄龙镇有关领导介绍,实现文化志愿者服务的经常化储备、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养,以此保障文化志愿活动的深入与持续,是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的方向,而更好地传播各类正能量文化,让正能量文化在苏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全面宣传法制工作,建设法制工作特色镇。该镇在加大法制建设进村入户的同时,充分利用围墙、专栏等,在全镇建设法制教育文化墙、廉政建设文化长廊、警示教育文化墙、村级廉政建设栏等,有效整合了法制宣传资源,切实地让法律走进群众,融入到老百姓生活中去,为丰富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提供了平台,成为普及法律知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法制教育文化墙。法制教育文化墙在黄龙镇一中,内容围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涉及法治、文化、民生、农业农村、旅游等多个方面,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针对性强,深入浅出地宣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吸引众多的群众驻足观看。廉政建设文化长廊。此长廊建在镇政府内,分为预防、查办职务犯罪、干警话廉、扶贫思廉、家属助廉、职业文化建设促廉、网络督廉等篇目,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突出“清廉、自律、预防”这条主线,主题鲜明,图文并茂,以事明纪,通俗易懂。廉政文化长廊的建成,不仅美化了工作环境,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传播氛围,还引导和激励全体干部增强廉洁从检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自觉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建设警示教育文化墙。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全国各地查处和通报的十类典型问题的展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通过生动文字资料和历史照片,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本地先进典型的勤廉风采。建设村级廉政建设栏。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镇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在全镇25个村(居)委会的“党建园地”中设廉洁从政专栏,积极向各村“两委”宣传镇党委在廉政建设上的态度决心,鼓励群众举报干部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并及时指出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求村干部要懂法纪,守规矩,防微杜渐,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结合本镇实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黄龙这片热土上曾经有298位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告慰革命战争年代英勇献身的烈士英灵,培育苏区新人,黄龙镇充分利用苏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全镇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利用网络、各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图书室、阅览室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苏区英烈事迹,激发全镇干部群众学习先烈精神,发扬先烈传统的热情;二是或通过家乡巨变与往昔对比,或组织扫墓、入团宣誓、英模事迹报告会等有声教材对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三是利用镇电影放影队经常组织播放一些革命教育片,结合黄龙298位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全镇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勤俭节约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奋发图强的多了,悲观失望的少了;积极主动的多了,消极落后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自由散漫的少了。 争做“最美黄龙人”,选树道德建设引路人。以“学最美、树新风、创业绩”为主题,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活动,拓展重点群体,引导全镇干群争做“最美黄龙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学习专栏等,开设“身边的感动”等专题专栏,积极开展“寻找最美黄龙人”活动,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参与网格事务,共建和谐黄龙的热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奉献精神体现到作风建设之中,围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亮诺履诺”岗位奉献、“闪光言行”评选展示等系列活动,广泛报道好人好事的实际举措和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湖北襄阳襄州黄龙党政办 杨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