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追忆“大别山师魂”汪金权:烙在人心的生命绝唱

时间:2015-06-23     作者:星星 陈钰 胡小伟【转载】   来自:湖北慈善公益网   阅读


  15日下午,湖北省蕲春县笼罩在无边的雨色中,老天似乎也为汪金权的逝去而悲恸。

  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送花圈、到场慰问亲属等方式悼念汪金权。省教育厅、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市教育工会负责人,汪金权曾经就读过的蕲春三中、华中师范大学和工作过的黄冈中学、蕲春四中等学校校友,共千余人顶风冒雨,沿着泥泞山路,赶到蕲北山村郝子堡,向他们心中永远的汪老师挥泪告别。

  从不留一个痛苦的表情

  汪金权的母亲陈细花,今年74岁。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老人频抹眼泪:“我家金权是老大,吃了不少苦啊,9岁死了父亲,17岁时继父也不在了。”

  村支书汪和平记得,金权哥读高中时,一个星期只带三斤米,回家后,抢着割谷插秧犁田打柴火,“1983年,考上华师,是全村第一个名牌大学生,我们锣鼓都敲得发烫!”

  在儿子汪品超心中,父亲永远是那么顽强。父亲重病后,先后入住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他赶去一个单程就得个把小时,每每依依不舍地离开时,“父亲总是微笑示人,从不留一个痛苦的表情让我们担心。”

  多次接受化疗,汪金权白细胞急剧减少,免疫力下降,急需打进口数千元一支的升白针,状态最差的时候,需要连续一周地打。他总是半无奈半惋惜地对儿子说:“在这躺着,还花国家这么多钱,可惜呀!”

  13日,汪品超刚进病房,就接到院方病危通知单,他颤抖着双手请求医生全力救治。此时,父亲已开不了口也睁不开眼,但心知时日不多,紧握着儿子的双手。儿子凑到他耳边:“我知道您担心年迈的奶奶,您放心,我一定做个男子汉,好好撑起这个家!”父亲眼角,渗出泪滴。

  重病3年,他出版了4部著作

  在长江出版集团就职的田涯是汪金权的学生。多年来,师生间无话不谈,几成莫逆之交。2012年农历腊月十三,尽管已身患癌症,汪金权仍抱病来到张榜镇文畈村田涯家,担当证婚人。

  住院期间,只要身体稍稍好转,汪金权就要田涯带他到阅马场旧书摊或者请他帮忙在当当网、淘宝网“淘书”。“老师那哪是治病啊,他爱书胜过生命,每次回来,总是带着鼓鼓囊囊的两袋子书!”他估算,这些年来,老师阅读书籍少说也有万余册,涵盖文史哲医教等多个学科。

  就诊期间,汪金权习惯用枕头垫起腰部,倚靠在病床头阅读或做笔记。照顾起居的汪红奎不解:“老师,您何苦这样啊?!”后来发现,汪金权在病床上写下的手稿一叠又一叠,密密麻麻塞满了床垫。

  6月8日,眼见汪金权气息将尽,田涯一遍又一遍摩挲着老师因癌细胞扩散后肿胀的手脚,数度哽咽。

  斯人已去,留下的笔记本扉页上清晰地记着他的笔迹:“学林探步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除了《千家诗诵读》,汪金权“学系列”图书已出版《学林探步》《学会阅读》《学有所思》。病重3年间,汪金权出版了4部著作。

  精神启迪后来人

  14日晚,从同学群中得知恩师去世,在蕲春县邮政储蓄银行工作的范绪枝彻夜无眠,“尽管我们都晓得老师身体不好,但怎么都不敢相信他就这么走了!”

  昨日(15日)一早,她与同学孙燮枫搭班车到镇区后,再拦摩的到狮子镇郝子堡老师家中时,早已双眼红肿,泣不成声:“老师,我们代表高三(6)班54位同学来看望您了!”

  蕲春民间文化人詹诗旺曾花10年时间走遍大别山区三省43个县市,采写200余名老红军战斗故事,因经费紧张,其150万字《百年大别山红色经典》一书未能出版。2012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汪金权后,没想到当即得到3万元的扶助承诺。汪老师还抱病为其审稿,最终以60万字付梓问世。

  蕲春四中青年教师汪红奎出身贫寒,从高中到研究生毕业的10余年间,他先后得到过汪金权多达6万余元的资助。在他眼里,汪老师不仅是恩师,更是“慈父”。2010年拿到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证后,他毫不犹豫地回到蕲春四中。

  如今,老师走了,汪红奎执意像老师那样:站成一棵护绿的大树。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