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进公厕,让城市更美丽时间:2018-09-27 公共卫生间是城市最为基本的公共设施之一,也是市民出门在外的基本需求之一。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界定卫生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等美好城市头衔,衡量市民幸福指数的标准,公厕毫无疑义的被列为一项指标,但正是这样一个指标,却往往让人遗忘。 一、公厕太少,并且难找。市民出门在外,内急时刻是有发生,公厕少,如厕难是部分市民的感受。河西湘江风光带从五桥到六桥之间,市民行走络绎不绝,公厕却只有六所;株洲火车站附近,人流量大,公厕却只有两所,往往“供不应求”。碰到内急,若是到路边店面借用,多是以不是公共场所无义务提供而被拒绝,更加难为情。 二、男女厕位失调,女性如厕更难。一到节假日,各大商场、公园、景区乃至高速服务区和火车站、高铁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女性经常遭遇上厕所排长队。株百、神农公园等各大酒店的卫生间,男女如厕比例基本上都是传统的1:1,国庆期间,公园火爆,女厕严重不够用,最后出现了大量女性在男性没有方便完的情况下,直接涌入男厕排队站位,出现男女共厕的尴尬景象。 三、部分公厕卫生堪忧。文明城市,不光要注重城市外在文明,而“内在”的文明则应更加注重。市内仍有的公厕里面臭气熏天,加油站的公厕则令人无法使用。在湘江风光带,一座外形别致的公厕,虽然表面看不到垃圾,但里面去有较重的异味,仍有大便未冲洗的现象,像这样市民集中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公厕的建设标准和日常的卫生保洁工作,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四、无障碍公厕有障碍。残疾人有共同享有社会文明的权利,而每次外出,内急时刻却让人难受,市内部分公厕由于无障碍厕所使用频率相对较少,久而久之成为了堆放杂物如水桶、拖把、抹布等保洁用品的工具房;无障碍卫生间虽有,但标准不一,不是轮椅进出不便,就是扶手安装不正确,同时,由于老旧公厕偏多,无障碍卫生间也无法增加和改进,导致残疾人无法如厕。 建议: 一、在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中,A级厕所的评定标准和建设指南中男女厕位的比例是2:3。2016年,住建部发布新版的《城市公厕设计标准》重题此标准,并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因此,希望新建的公厕,按2:3来规划男女厕位比例。 二、在人流量极大的景区、公共区、服务区和百货商场,部分男厕改成女厕。2016年,住建部发布新版的《城市公厕设计标准》人流量大的地区男女厕位比例提高为1:2,逛街以女性居多,针对顾客需要,商场对男女厕位的比例可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尴尬发生。 三、重点建设或改建无障碍厕,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问题。有明显的标示标牌,同时也能让父亲带女儿,母亲带儿子如厕直接进入一间,选择上不尴尬。 四、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以商养厕方式,推进公厕建设和管理。政府统一规划和建设公厕,以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承包和经营。企业可以在公厕内外开展视频广告、外墙广告、物品零售等自负盈亏的经营,并负责公厕的卫生和日常维护,纳入政府第三方评估,对其经营的公厕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五、公厕建设和管理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应明确相应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监督、指导,但据了解,炎帝广场由天易集团管理、湘江风光带由湘江公司管理,而城市公厕又由城管局进行管理,部门太多,管理难免有所疏漏,建设标准和保洁标准均不同。小厕所反映大民生,近年来,公厕的变化和发展都在考量着城市的建设和文明,合理布局,满足特殊要求,给予市民人性化关怀,才能提升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