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加强农村养殖业污染亟待整治的建议时间:2018-09-23 近年来,发展畜禽养殖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养殖企业地处偏僻区域,监管难度大、监管不到位,规模较小的散养户未纳入监管范围;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落后,处理方式简单,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养殖场,因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成本较高而采取粪污直排,周围蝇虫横飞、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身心健康。为此建议: 一要科学制定养殖区域分布规划。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情况全面核查,科学规划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坚决取缔禁养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业户)。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畜禽养殖场(专业户)必须建设或完善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科学处置养殖污染。 二要建立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病死畜禽及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积极引导和鼓励畜禽养殖场(户)采用沼气技术、有机肥生产等方式无害化处理畜禽排泄物,全面推进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有效治理。积极探索粪污治理模式,形成种、养、加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条,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三要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制度。制定农村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制度,例如《农村养殖日常巡查和普查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方案》《农村养殖污染应急机制》等,加强执法监管,强化源头管控。与此同时,通过养殖业保险、金融帮扶、政策扶持等进行适度补贴,激励养殖业向生态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