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鼓励民企更加积极投入公益慈善事业时间:2014-04-16 (二)我国是一个走自己道路的社会主义政治大国,先天要求高举公益慈善的大旗。社会主义的重要初衷就是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两极分化,这无疑代表正确的历史方向。由于种种原因,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归于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社会主义探索的终止,更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绝不表示两极分化就天经地义。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政治大国,我国某种意义上负有拯救社会主义的使命,就像社会主义在过去拯救了中国一样。作为自利利他乃至造福社会的自然形式,社会公益慈善天生姓“社”,就是社会主义性质,无疑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然内涵,义不容辞要高高举起,责无旁贷要大力发展。 (三)我国正处在社会建设方兴未艾的重要时期,自然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慈善。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由于社会领域是一个交叉和过渡地带,既与经济问题紧密相连,也与政治领域特别是政府职能转换高度相关,同时也延伸到文化领域及别的地带,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协调价值,应该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兴奋点。从先行国家的历程看,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慈善都是推动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因为公益慈善首先与先富起来的群体紧密相关,同时与民生紧密相连,容易获得相互呼应。从我国的情形看,民营经济领域充当了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乃至主力军,转向社会建设甚至充当生力军,乃至成为社会公益慈善的主力军,一定程度上也是水到渠成。经验上观察,经济上已然功成名就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实际上也需要到社会建设中证明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四)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客观需要对公益慈善更加侧重。传统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体制捆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之路,这是前无古人的重大探索。既要求驾驭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机制,又需要避免社会因优胜劣汰而致两极分化,这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然内涵,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挑战。“涓滴效应”认为不平等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各类型国家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迄今为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也没有超越这一点,虽取得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也付出社会分化的巨大代价。这从反面衬托了公益慈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中的权重,应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正处于进一步完善的关键阶段,必须从制度设计的高度对公益慈善有所侧重,以保障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五)我国的改革开放起步于共同富裕的承诺,内在决定了公益慈善难以推托的重要地位。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提前对社会公益慈善作出规划和布局,这就是“共同富裕”。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非对称激励中起步的,即所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潜台词就是共同富裕。从这一意义上讲,共同富裕是民营经济领域理当承担的天然使命。而今民营经济领域已经崛起,如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乃至担当共同富裕的使命呢?参与公益慈善算不算履行共同富裕的使命呢?2013年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与成都市工商联共同完成了《民营经济领域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的课题研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接近一半的肯定回答者认为“靠公益慈善解决不了共同富裕的问题”。应该说,这是理性而现实的回答。部分公益慈善项目可以推动乃至实现共同富裕,典型如光彩事业项目,但一般的社会公益慈善的确谈不上有共同富裕的高度,现实上也谈不上具共同富裕的力度。有一点倒是无法否认,民营经济领域能够通过对公益慈善的大力参与实现与后富、贫穷群体的共同分享,可算作共同富裕的初级形式。从世界历史的洪大潮流看,不排除公益慈善在未来通过发展和创新达至共同富裕的高度和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的提法,极有必要从共同富裕的维度来推进民营经济领域参与公益慈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