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首页 >> 民意 >>公益论坛 >> 荆门市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详细内容

荆门市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时间:2017-07-06     【转载】   来自:湖北慈善公益网

困境儿童既是普通公民又是未成年人的特殊弱势群体,是最需要社会和政府关爱和呵护的人群。为全面了解我市困境未成年人的生存、教育、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为困境儿童创造平等的生活及健康成长的机会和环境,切实保障困境儿童的生命权、健康权、教育权,荆门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通过入户走访、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市困境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现状。

一、困境儿童主要现状

“困境儿童”是指因家庭贫困导致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在册登记的困境儿童209名。从困境成因看,重病重残儿童131人,占比62.8%;监护缺失或不当的儿童61人,占比29.1%(其中,孤儿4人,占比2%);家庭贫困儿童17人,占比8.1%。从地域分布看,乡镇143人,占比68.4%;城市66人,占比31.6%。从接受入学教育情况看,困境儿童正常上学的有143人,占比67.9%;未上学的有66人,占比32.1%。

二、困境儿童生存现状图表分析

1.png


贫困儿童主要分布在乡镇,共计143人,占比68.4%;城市66人,占比31.6%.


3.png


困境儿童中重病重残的儿童比例较大,占62.8%,监护缺失的儿童占29.1%,家庭贫困的占8.1%。

 

2.png

幼儿园13人,占6.2%;小学65人,占31.2%;中学37人,占17.7%;高中14人,占6.7%;特校14人,占6.7%;未上学66人,占31.5%。

未上学大多数为残疾儿童,因生活不能自理,入学率低;

上学的儿童大多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

 

二、困境儿童生存现状图表分析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困境儿童主要分布在乡镇,其中重病重残儿童居多。一是农村妇女在怀孕期间很少按时做产检,不能及时发现有病的儿童。二是医学上明文规定不能结婚生子的疾病,在农村传宗接代思想的驱使下盲目生育导致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增多。在乡镇患先天性疾病的多达65人,如先天性脑瘫、自闭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在乡镇困境儿童中监护缺失和监护不当的儿童比例也较大,这类儿童主要是父亲死亡或服刑,母亲忍受不了农村的贫穷与寂寞离家出走或改嫁导致儿童处于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当的状态。从图3看困境儿童入学情况较为正常,大多数儿童能正常上学,没有入学的儿童主要是脑瘫患儿、因零智商无法上学,还有部分儿童在上学期间因疾病加重导致辍学。

三、困境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重病重残儿童治疗康复得不到保障,生存状况堪忧。调查发现,134名重病重残儿童中,高达90%比例的儿童医疗康复得不到保障,在农村情况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儿童先天性遗传疾病在医学上没有治疗办法,不得不放弃治疗。二是有些重大疾病患儿,如白血病、肿瘤、肾病等治疗费用动辄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家庭无法承受高昂的治疗费用,不得不放弃治疗;三是重病儿童的父母本身也有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这类家庭原本收入低,长期治疗疾病导致债台高筑。虎牙关社区许萌豪今年13岁,两岁时患脑积水,常年往返北京治疗。父母无正式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和治疗费用,常常入不敷出。去年许萌豪父亲又突患黄木村病(世界罕见病),一下子就花去十多万,全部找亲戚朋友借款。现在许萌豪疾病需要做手术,其父亲也需要常年服药,其祖母含泪告诉我们现在实在是没有地方借钱了,许萌豪的手术也只能暂时放弃。这类家庭虽有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捐赠,也只是杯水车薪;政策救助幅度不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导致重病重残儿童治疗得不到保障。

2、监护缺失儿童因缺少父母关爱与教育,心理容易出现偏差。这类儿童主要由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老人很少与儿童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儿童又正处于情感、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缺少正确的引导导致儿童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偏差。表现为不愿与外界交往、内心封闭、情感冷漠。在调查员与这类孩子交流时,他们一般不与人直视,往往低头不语,面无表情。问到其父母有的直接回答“没父母”,有的则回答“父母死了”,言语中充满了怨恨。漳河陈井村孙金锐,13岁,其父在建筑工地做工时,从高空摔下头部受伤,瘫痪后其母亲离家出走,六年杳无音信。其奶奶告诉我们有次开家长会,老师讲到父母养育子女艰辛的时候,所有孩子都流下了眼泪,唯独孙金锐若无其事。回家后奶奶问他开家长会时为什么没哭,其回答“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我为什么要哭?妈妈不要我,爸爸又生病,我生在这样的家庭够倒霉了”。孙金锐奶奶痛心的说孩子平常几乎不与家人交流,很少看到他有笑脸。

3、家庭贫困儿童生活困难,生活质量低。家庭贫困儿童,家庭收入微薄,大多靠政府救济(低保)、亲戚朋友接济,生活困难。特别在农村,有的困境儿童还住在陈旧低矮的老房子里,房屋面积小,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有的家庭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也缺乏。团林镇困境儿童冯雨,12岁,有两个妹妹和年近七十的奶奶,由于父亲服刑,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其母亲打零工维持。住房条件差,生活也十分拮据。在我们走访当天正下着雨,走进屋子只见床上、桌上、灶台上全放着大盆小罐在接雨。其奶奶说只要下雨,屋子里到处透风漏雨,雨大的时候根本无法住人。走进厨房,伸手不见五指,奶奶说要节约电费所以没装电灯。房间里也只有一口破箱子和一张小床,祖孙四人挤在一张床上。问冯雨她们三姐妹在哪里写作业,回答说就趴在床上写。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类似贫困的家庭并不少见。据村干部介绍,村里对这类贫困户有些帮扶政策,也有好心人给予过捐助,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4.贫困儿童学习无人辅导,成绩较差。困境儿童的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是小学文化及文盲,自身又忙于照料生活,没有精力和能力为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村委会也没有相应的辅导班和志愿者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困境儿童如果学习上遇到困难,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大多数人不懂也不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成绩越来越差。调查中发现,80%的困境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有的初中没毕业就辍学跟人学手艺了。

四、困境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个层面没有形成有效合力,难以解决困境儿童的根本问题。在家庭方面,父母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保守,只能从事低收入的简单工作,有的困难家庭存在单纯依赖政府救济的思想,出现等、靠、要的行为,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家长自身尚且得不到温饱,更何谈照顾好孩子!困境儿童无法摆脱困境。在社区(村组)和学校方面,社区(村组)、学校、家庭没有合力形成因人制宜的措施。比如学校与家庭没有针对困境儿童的学习问题进行协调沟通,导致儿童学习出现问题;社区(村组)对家庭很少有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在政策方面:虽然社会和政府很重视困境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覆盖面不广,执行力度不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2.困境儿童社会化服务网络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困境儿童生存发展的需求。困境儿童数量大、分布广;但现有的服务设施较少,网络不够健全,难以为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及时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困境儿童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缺乏困境儿童专职督导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困境儿童的实际困难。调查发现,我市目前还没有专门为困境儿童服务的督导员,街道、社区(村委会)虽有负责民政的工作人员,但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无暇对辖区内的困境儿童做好日常的督导和评估,困境儿童的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

4.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人员参与度不高,难以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尚未建立起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缺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慈善组织、自愿服务团体,围绕儿童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照料、康复等服务;缺少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针对困境儿童不同特点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服务。

五、加强困境儿童社会保护的对策建议

1.协助监督社区、乡镇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政策。做好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救助工作,确保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加强困境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深入基层,针对困境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存及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整理,对困境儿童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营造“爱心助困”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和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力量营造全社会关注困境儿童的舆论氛围;招募“爱心父母”对困境儿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通过慈善捐赠、自愿服务等方式开展“爱心助困”活动,从经济、生活、情感各个方面参与困境儿童社会保护。

4.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介入提供专业社会帮扶。困境儿童是儿童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首要群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介入困境儿童社会保护工作,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对困境儿童所在的家庭、学校、社区开展工作,根据困境儿童的实际需要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