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产业化扶贫的难点及意义时间:2017-05-24 所谓产业化是指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有效地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集外贸、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不难看出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先进的、实用的、科学的、合理的,可以给龙头组织和农户带来很稳定的收入和很大的利益。 在实践中,我们对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感觉要想成功的组成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还是很难的。原因有以下四种: 1、思想沉旧,对这种新型的形式缺乏认识,信心不足。大部分贫困农户受“靠天吃饭”、“雨养农田”思想束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新鲜事物不接受、不尝试,甚至抵触,行为懒惰,人为造成难关。 2、有担当,敢作为的龙头组织和私营业主相对较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各级各部门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反哺、扶持出现了一些想干事、愿为农民干点实事的龙头企业和私营业主,但他们往往选择条件相对好点的、交通便利点的、有点资源可利用的乡村来作为试验田,很难在贫困村实行,也难全面铺开。 3、资金是短板,贫困户只所以贫困,就是因为生产发展缺资金,而搞产业化,资金需求就更加大,这就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增加了发展产业化的难度,就好比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些地方把上级拨款用于发展生产、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钱挪作他用,瞎花乱用,甚至放在帐上睡大觉不用,造成使用资金难上难。 4、资源较贫乏。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个瞎子可算命。而我们的贫困村、贫困户大多在交通闭塞、地处边远、又无资源可利用的村庄,在这样的乡村搞产业化,何从搞起? 是此,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结合贫困村实际,探索和尝试了以下六种产业扶贫方式: 一是“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企业通过开办实业基地,以利益分红的形式资助贫困户,同时贫困户也可在基地打工,赚取相应的酬劳。例如:下辛店川北村、吴铺大李村光伏发电产业等。二是“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几个贫困户依靠国家扶贫资金或小额信贷,成立合作社,建立产业基地,从而共同实现脱贫。例如:倒店陆洼村林果产业和六李村香稻+再生稻+红菜苔200亩产业带等。三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流转土地,建立产业基地,从中获取利益回报。例如:吴铺七屋林果基地、黄香湖苗圃基地等。四是“大户+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一些经营大户,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扩大再生产,而贫困户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享受国家出台的扶贫优惠政策,将申请到的小额信贷融入到大户中,从中分红。例如:沙河北湖垸万亩现代渔业养殖基地,千头养猪场共就近安排了贫困人口28人,共吸收贫困户小额信贷15万元。五是“服务队+企业或大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各村“两委”成立服务队采取保姆式的服务方式,全方位为企业和大户服务,提取相应费用,增加集体收入。例如:义堂镇曾滕村养鸡厂、曾店镇龚辉千头猪养殖厂所在的村委会就派人参与一站式服务。如此,既帮了企业和大户,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六是“技术员+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基层农技站技术员联系几个村的贫困户,从播种的种子选择、种植模式开始,采取“一站式”跟踪服务,指导贫困户从事生产经营。例如:胡金店镇万民村村民陈某因病致贫,工作队建议种植2亩荸荠,镇农技站技术员帮助育苗、定植、防治病虫等,帮助陈某当年获得了丰收。通过以上六种产业扶贫方式,让企业、贫困户、大户、技术员之间形成了无形的产业链,将产业扶贫工作发挥到了极致。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发力,重在产业扶贫,要想落实抓好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抓好产业扶贫是关键,因此,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贫困村致贫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产业,要想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产业扶贫是关键,我们唯有倾注全部精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抓好各种模式的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抓上去了,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难点将会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