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首页 >> 民意 >>调研报告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详细内容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7-02-01     作者:荆州市民政局 王睿 姜琳【转载】

    为摸清当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现状,荆州市民政局于9月6日至7日,以江陵县秦市乡、普济镇的4个村为剖析对象,采取听汇报、实地走访、查看相关资料的方式,对该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江陵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截止7月31日,江陵县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511人。其中0-5岁1856人,6-13岁3265人,14-16岁390人,男2909人,女2602人。未读幼儿园的557人,读幼儿园的1854人,就读小学的2542人,就读初中的481人,就读高中的55人,就读中专的3人,辍学的5人,不在学的14人。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5476人,由亲戚朋友监护的25人。身体健康的5473人,有残疾的22人,患病的16人。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寄宿的有650人,非寄宿的有2373人。其中秦市乡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67人,就读幼儿园的204人,就读小学的339人,就读初中的50人,就读高中的12人,未读书的62人,寄宿生72人,非寄宿生595人。


    二、江陵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工作台帐。今年3月份以来,该县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和乡镇、村委会通力协作,已于7月底,基本摸清了辖区内留守儿童的数量、户籍、就学、健康及其家庭经济等情况,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留守儿童台帐。秦市乡以村为单位,将各村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排查汇总表、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汇编成册。如曾家湾村有留守儿童43人,未入园的3人,就读幼儿园的20人、就读小学的20人。身体健康的42人,患病的1人,寄宿生0人,非寄宿生43人。

   (二)民政救助关爱。乡镇民政部门将困难留守儿童家庭纳入了低保、精准扶贫、困境儿童及医疗救助范围。针对残疾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残疾人慰问和捐献辅具的活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关爱留守儿童。今年秦市乡民政办发动爱心企业、热心人士募捐,共募集善款0.5万元用于举办庆“六一”“情暖留守儿童,迎父母回乡创业”文艺晚会。

   (三)团委帮扶关爱。江陵县团委已经连续4年在各乡镇开展了“希望家园”活动,该活动主要是发挥志愿者的力量,利用暑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普济镇团委今年在新兴村、普济村开办两个“希望家园”培训班,共培训66个农村留守儿童。培训老师主要是参加志愿服务的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秦市乡每年选4个村开展“希望家园”活动,由乡村学校老师或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进行培训,并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文具、降暑药品。今年,江陵县团委募集了2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为困难留守儿童缴纳学杂费、生活费,帮助困难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四)妇联结对关爱。江陵县妇联在各乡镇组建“雏鹰伴飞”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秦市乡党委书记侯小梅等多名乡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该乡“雏鹰伴飞”志愿者服务队。6月8日下午,秦市乡“雏鹰伴飞”志愿者服务队与江陵女子读书会志愿者服务队一行11人到江陵希望小学,与学校11名留守儿童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并计划每月开展一次主题不一的结对帮扶活动。 县妇联发出了致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一封家书,积极号召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回乡就业。

   (五)公安保障关爱。江陵县公安部门积极行使职权,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驾护航。普济镇公安派出所每个学期对学校进行2期的法制教育。在学校每个学期开学前,对辖区所有的校车进行安全检查,并在上学时进行不定期的校车安全检查。秦市乡公安派出所加强网吧、录像厅等游戏场所的整顿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六)村级组织关爱。江陵县各村由村妇女主任具体负责本村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村委会将本村留守儿童名单在公示栏内予以公示,增加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感。各村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如朱港村村支部书记朱瑞龙在党员活动日号召村全体党员为村里的留守儿童捐款捐物,总共募得资金、物资折合9000多元,用于慰问本村的留守儿童。

   (七)学校特殊关爱。乡镇中学及村级小学一般由政教科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并建立了本校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台帐。学校主要对留守儿童开展了心理特殊引导、学习特殊辅导、生活特殊指导等关爱活动。有些学校在周末安排老师到留守儿童家里进行走访。各班的班主任针对本班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关爱措施。

   (八)精准扶贫关爱。江陵县已为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建档立卡,并按照党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措施,开展了具体的帮扶活动。其中秦市乡政府对138名贫困留守儿童家庭纳入了精准扶贫范畴。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比例大、但数量有所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上在乡村幼儿园、小学、乡镇中学就学。据不完全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近一半的比例。如普济中学蘭君老师所带的8年级一个班50个学生,共有23名留守儿童。秦市乡马市小学共有学生270人,农村留守儿童150人。但外出务工人员受宣传的影响,逐渐认识到将子女丢在农村留守的种种弊端,江陵县已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如普济镇朱港村邓伶丽夫妇以前在浙江省一家服装厂工作,去年春节回家时,受县相关部门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后,两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今年已回乡就业。

   (二)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农村基本上没有修建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活动的场所。由于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留守儿童在放学后和寒暑假期间大都处于管理真空、随处嬉玩的状态,容易引起溺水、触电、打架、交通事故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有的由于监护人疏于管理,有的由于监护人自身身体原因而得不到好的管理,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发生。如普济镇金马村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在家用酒精炉做火锅,在未将火熄灭时倒入酒精,结果发生火灾,造成爷孙3人大面积烧伤。又如因监护人管理缺失等诸多原因,秦市乡一13岁农村留守女童意外怀孕。

   (三)留守儿童父母监护缺失、感情淡漠。农村留守儿童有的通过打电话、微信视频和父母联络,但大多数外出务工父母很少和自己孩子沟通,久而久之,留守儿童的心里产生父母不管自己的想法,从而萌生了对父母怨恨的情绪。如朱港村留守儿童朱美林15岁,高二在读,其父母已经在外打工13年,只是每年春节回乡一次。长时间不与父母在一起生活,长大的朱美林和父母见面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们根本就没有管过我”。加之隔代教育的诸多弊端,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异常,甚至有的会因此走上违法的道路。

    (四)监护人负担较重、教育缺失。江陵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人自身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堪忧,除了照顾孙辈外还要从事家务和农耕活动,有的甚至需要打零工贴补家用。普济镇朱港村刘晓英夫妇的儿子、媳妇常年在外务工,两老带着2个孙子生活,除了种田外还要打零工来交付孙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永丰村的秦红兵是两个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两老除了照顾两个孙子外,还要照顾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女儿。秦市乡有个农村留守儿童不愿住校,爷爷无奈只好给孙子下跪。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监护人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完全不会严厉教育孩子,存在隔代不好管教的现象。另外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承担不了家庭辅导孩子功课的重任,对孩子学习的管教较少,致使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五)留守儿童易出现性格偏差。留守儿童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也不能随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自私、娇气、害羞、内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承认自己是留守儿童,更不愿让别人说自己是留守儿童。秦市中学开展为学校农村留守儿童送文具的活动,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不愿意接受赠送的文具,怕别人知道自己是留守儿童。此外,留守儿童在行为上也表现地比较自私,不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快乐。

   (六)监护人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责任推给学校。很多监护人出于农活比较忙、身体状况不好等原因,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学校过多承担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责任,包括心理、安全、知识及思想道德层面。秦市乡有位老人,因为要收庄稼,早上5:00就把学生送到学校。秦市乡一留守儿童下雨天在家睡懒觉不上学,学校和其联系,爷爷在外打牌不闻不问,把责任推给学校。学校组织老师冒雨在外搜寻了一天也没找到人,最后学校和父母取得联系,父母又和爷爷联系后,才知道该儿童在家睡觉。有些监护人和学校沟通较少,对留守儿童在校的情况也不管不问,认为孩子上学后,一切责任都在学校。

   (七)农村学校关爱留守儿童软硬件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大都在乡镇中学和乡村小学就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乡村学校一般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承担着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德育教育、安全管理、心理引导等相关工作,老师的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乡村学校的教室、宿舍、活动场所都比较简陋,不能很好的满足留守儿童的相关需求。

   (八)留守儿童随父母异地就学困难。很多在外务工的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子女带到打工地就学,但是绝大多数学校都设置了门槛费,收取异地就学择校费。普济镇朱港村留守儿童朱伊琳的爷爷很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跟着父母到打工地点广州的学校就读,但广州的学校一个学期就要收取外来务工人员9000元的跨区域择校费,让留守儿童父母承受不起。


    四、相关建议


   (一)建立县乡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乡镇、村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大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有效的领导,没有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建议乡镇成立由民政办、共青团、妇联、学校、公安派出所、村两委等部门参加的协调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二)大力发展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各地需要积极筹建社会志愿组织,尤其是乡村一级的志愿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利用他们熟悉农村留守儿童情况,为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保护。

   (三)取消义务教育异地就学门槛。建议教育部门取消学校异地就学的择校费,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学校。外出农民工能够将子女带到务工地点入学,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要大力出台优惠政策、提供更多的优质岗位,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要发展壮大本地企业,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吸引外出农民工回乡就业;要积极宣传农村留守现象的负面影响,通过打亲情牌,召唤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五)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议民政、发改委、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将项目资金向乡村倾斜,在村里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并可以将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与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合并开办,充分发挥农村现有的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的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聘请兼职人员,在寒暑假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专业培训。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