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首页 >> 民意 >>公益论坛 >> 关于农村五保供养与精准扶贫对接的思考与建议
详细内容

关于农村五保供养与精准扶贫对接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17-01-23     作者:秭归县民政局 宋正荣【转载】

  秭归山大人稀,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有劳动能力的人群大多数外出打工谋生,多重原因导致很多50-60岁之间的农村男性没有结婚生子,至今单身,形影相吊,很是落魄。可以预见,这部分人群即将成为五保对象,我们称之为准“五保”对象。这部分准五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是党委政府最放心不下和最为关心的弱势群体。根据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和我县精准扶贫战略部署,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农村五保救助保障兜底政策,全面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局组建专班,就扶贫难点对象中的五保对象和准“五保”群体,深入到磨坪乡、梅家河乡、沙镇溪镇、郭家坝镇、九畹溪镇等7个乡镇15个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五保对象逐年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县人口老龄化情况尤为突出,老龄人口比例已高达18.43%,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并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截止2015年6月我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共70069人,其中“五保”对象1981人。年满58岁的准“五保”对象577人,年满55周岁的准“五保”对象1420人。以磨坪乡为例,该乡现有五保对象122人,通过摸底,50-60岁的单身男性有95人,其中58-60岁有13人,55-58岁的有23人,50-55岁的有59人。十年内该乡五保供养人数将达到181人。据此推算,到2020年,全县需生活兜底保障的“五保”对象将达到3400多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全县现有农村福利院19所,共有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中猪栏等辅助用房9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46.7亩(其中生产用地359亩),现拥有集中供养床位1160张(其中安全床位780张),电视机352台,健身器材19套,沼气池23个,福利院工作人员85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681人,占全县五保对象总数1981人的38.9%。“十二五”期间,我局积极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主管部的大力支持,筹资近7000万元,新建了杨林桥镇、梅家河乡、茅坪镇、两河口镇、九畹溪镇5所农村福利院和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拥有安全床位620张,通过改造归州镇、屈原镇等农村福利院,拥有安全合格床位160张。新建农村福利院达到了养老服务规范要求,农村福利院养老服务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准“五保”群体生活现状堪忧。通过对磨坪乡、梅家河乡等7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深入调查发现,准“五保”对象生活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两忧三怕”,即:忧虑经济困难、忧虑老无所依;怕生病看不起、怕有米煮不熟、怕孤独和寂寞。各种困难交织在一起,生活很是艰辛,虽然民政部门将他们纳入了低保,并实施了临时救助,但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已严重偏离。一是经济来源无保障。准“五保”对象依靠自己辛苦劳作所得和救助款作为生活来源。调查显示,靠自己种田生活的老人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在1000元以下,远低于最低生活标准。极少部分,还依靠外出务工的亲戚资助,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如意。二是看病就医无保障。许多老人疾病缠身,虽然有合作医疗,但是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低,自费部分无力承担。想住院又无人照看,约有88%以上的人从未住过院。三是居住安全无保障。准“五保”住房简陋,缺少修葺管理,有的成了危房,如遇暴雨、大风、洪灾等恶劣天气就极易垮塌伤人。


  (二)基础设施设备不符合供养规范要求。我县现有农村福利院19所,除新建的5所农村福利院外,大部分为原废弃学校、村委会改建而成,无消防设施,无安全通道,房屋安全隐患大,消防部门曾多次下发整改通知,由于我县财力有限,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养老服务设施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国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1张的规划目标,而我县十二五末养老床位为1253张(含县社会福利院93张床位),其中安全标准床位不足7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床位为20.83张,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要求入住福利机构,目前我县仅有一所社会福利院,主要承担城镇“三无”对象的供养功能,养老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三、建议


  根据新修订的《湖北省农村五保供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责任主体。为切实提高农村五保和准五保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全面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建议要将五保供养和精准扶贫等政策有效对接,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早谋划。


  (一)新建一批农村福利院,增强救助兜底能力。为确保全县2018年实现脱贫的目标,必须将全县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救助保障兜底,建议在每个乡镇建设一所规范性福利院,将年龄在55周岁及以上的五保对象和准五保对象,纳入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村福利院规范建设的问题,又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村精准扶贫的难点问题。结合全县实际测算,还需新建或改扩建7个乡镇农村福利院,具体规模如下:乡镇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乡镇(3个),需建设床位120张,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乡镇人口在3万人以上(4个)的,需建设床位200张,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全县共需新建7所农村福利院和相关配套设施,需资金约1.8亿元。


  (二)新建失能半失能福利机构,增加城区养老服务能力。为了解决社会养老供需不足的矛盾,完善城市养老服务功能,建议在县城新建一所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中心和相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床位300张,总投资约6800万元。


  (三)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设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积极指导和帮扶民营资本投资兴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正在筹备的私立养老机构颐阳景天、丁丁老年公寓等民办养老机构的规划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增加服务床位800张。


  (四)强化项目捆绑,加大资金投入。将五保供养对象实行扶贫搬迁,捆绑扶贫搬迁资金,同时县民政局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多渠道筹集农村福利院建设资金。


  (五)提高供养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农村福利院工资标准,将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按照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