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别和避免舆论的“高级黑”时间:2020-03-03 做网上舆论工作,甄别和避免“高级黑”是一项必备的业务技能。我们有很多战友和同僚或因“网感不足”,或受“思维定势”等因素影响,常常被带进舆论陷阱,既坑队友,又坑自己,有的还一度成为社会笑话,反而成了反面案例。 内宣外宣严重混淆 我们很多单位负责舆论工作的人员,大多身兼办公室文书、信息报送等数职,习惯于内宣思维,在将类似工作内宣信息进行网上外宣转化时,经常简单搬运、机械套用,未能及时调整传播语态、转换叙述视角,往往造成网上受众的认同感大量缺失,形成巨大的情感反差,并易随着关注度上升,反向触发舆论抵触心理,进而引发负面。上月初,西安公安“店小二”精神创新升级反向引发网民负面质疑,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在内宣信息进行外宣转化时,未能针对性调整宣传语态,频频使用“随到随办”“事不过夜”“24小时为您服务”等大量内宣重语态词汇,结果遭致网民滋生大量反感情绪。 舆论网感普遍缺失 一些单位的宣传干部平时看网时间不多、舆论意识不强,网上宣传引导时,非常喜欢套用“比谁更惨”“比谁更苦”这样的悲情方式,期望博取情感泪点,达到宣传引导目的,然而随着这些年互联网舆论生态逐渐净化,公众已越来越对这类“比惨比苦”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抵触,只可惜这类宣传依然屡见不鲜,侧面也反映出舆论网感的缺失可能是个普遍现象。我认为,互联网舆论的“网感”主要在于能否与受众在平等视角进行真实且充分的情感交流,不走极端、不喊口号,更不能为了刻意迎合而选择“自我矮化”和“自我牺牲”。 有人恶意捣乱 除了自己存在一些问题外,也常常会有外人抓住弱点,以“反向宣传”“极端思维”故意捣乱,试图带偏正面舆论节奏。例如:上面说的某部委官微转发“高级黑”评论就是典型一例。该评论用户只有2个粉丝,发帖人准确切中了宣传官博的情感弱点,杜撰了孩子出生一年“就能开门”“就会喊叔叔”等脱离实际的细节,进行反向“钓鱼”引人上当,从而将原本积极正面的宣传刻意带偏带歪。这提醒我们,当遇到粉丝数少、无原创、头像为美女帅哥等疑似小号评论时,务必要提升舆论甄别力。 宣传思维定势 互联网舆论的新背景、新形势下,宣传思维也要因时而变,尤其需要对宣传的人物、引导的素材进行符合网络舆论传播特点的“草根化”改造,避免出现因对某人某事的过度造势而被公众抵触,要改变传统宣传自上而下、高势位的思维定势,从平民视角切入,讲温度、讲情感、讲真实,将一个典型慢慢地引导成“一群草根”,让一个事迹慢慢感染出一群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