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各地区实际加快打造地区差异化农业产业链时间:2018-09-27 自2014年我省启动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认定工作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农业产业投入,投资开发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申报了一大批省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共有十几家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入选,覆盖特色粮油、蔬菜、油料、天然纤维、水果、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品、休闲农业等十大产业。特色产业园认定奖补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对园区的投入,每年按投入8%的比例返还给村级组织,连续返还12年,不仅带动了园区与村级集体经济联动发展,也为当地村民致富脱贫开辟了新路径,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建议加快打造地区差异化、规模化农业产业链,形成比较优势,推动我市农业大发展。 一、统一规划,形成区域内农业产业大格局。在编制全市农业产业规划过程中,要进一步依托资源优势、凸显地方特色、明晰发展定位,尽可能避免趋同性和雷同化。进而统一布局、统一包装、统一招商,分期投入,分批建设,集中投放一批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农业基础项目和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形成特点各异、特色鲜明的差异化发展大格局。让株洲的农业产业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醴陵的军山湘莲,攸县的麻鸭、米粉、香干,茶陵的茶叶、生姜、大蒜,炎陵的白鹅、黄桃等等。 二、统一建设,形成区域内农业产业大发展。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地区特色农业产业链,各级政府应按照整体规划进一步增加对辖区内各具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化的投入。针对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的投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养殖种植基础设施的投入,种植养殖基地得有政府规划部门明确规划,应深入各地区进行严谨的相关考察调研以确保政府资金投入符合实际情况,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充分了解当地民情民意,调动当地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育种育苗以及种植养殖过程中要加大专业技术指导,做好防病防灾等相关工作。 三、统一营销,形成农业产业地方特色大品牌。加快交通网络以及电子信息渠道建设,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以“湘东沃土、富饶株洲”为总打,融合各县市区的农业产业特色,邀请专家指导,开展联合组团营销,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特色农产品节会,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农业网等“国字号”的高端平台上集中投放推介,实现从“单个产品营销”向“整个区域产品整体营销”转变。一方面,可以避免各县市区“各打各的牌、各唱各的调、零敲碎打、小打小闹”,发挥拳头效应,形成龙头带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营销成本,提高制作品位,提升品牌影响。将各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相互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地区差异性的农业产业链,同时与旅游业等各行业联系起来,加快整个株洲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株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