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成都综合保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时间:2018-09-23 综合保税区是在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后形成的。它同保税港区一样,目前是我们国家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1年2月25日通过国家验收。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由原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整合扩展而成,位于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园区,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分为A、B、C三个区域。2012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扩区设立双流园区。2012年7月3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验收。 一、成都综合保税区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大型企业以及知名企业缺乏吸引力。目前入住的企业大多为本地企业,这些企业与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企业相比,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对保税区经济增长贡献薄弱,创造的就业岗位也相对较少。 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税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目前综合保税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等尚不完善,再加上交通网没有建立起来,交通网存在断节,这严重降低了综合保税区对企业的吸引力。 三是缺少高水平的人才,缺乏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综合保税区内的办公人员缺乏从事保税区相关工作的经验,对保税区所开展的业务并不是非常的熟悉,再加上有一部分人缺乏专业的经济知识,可能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不能更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 二、促进成都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和投资,主动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建议通过媒体平台如广播电视、微博和微信的信息推送和其他网络和社交平台等,实时更新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和岗位招聘等相关信息,加大在宣传方面的投资,招聘擅长运营媒体平台的宣传人才,实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最新的投资动态和政策措施,主动吸引大型企业以及知名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入驻和投资,此外,还应该积极与大型的企业进行谈判,主动出击,争取建立合作关系。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是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基石,只有把基石打造牢固,才可以发展得更长久,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和投资,注重交通网的系统化建设,实现多式联运,降低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 三是与高校加强合作联系,培养专业型人才。综合保税区在公务员招聘过程中,应当在成绩合格的基础上,着重选择哪些在物流、海关、金融和国际贸易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以提高综合保税区工作人员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企业。其次,加强与高校与职业技术学校的沟通,尝试与他们建立合作,让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型的人才,并通过宣讲和老师和学生们实地考察,吸引优秀的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来保税区内实习或工作。 四是立足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围绕扩大内需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核心,逐步完善促进综合保税区建立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的基础上,建议积极向国家申请对成都综合保税区给予必要政策指导。 同时建议到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综合保税区学习,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邀请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保税区专家进行工作指导,完善保税园区的运营平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优化保税区内作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