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遏制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活动的建议时间:2018-09-16 一、普遍存在的情况和问题 1、推销保健品的“讲座”“热线”入侵广播电台的所有频率节目,并占据大部分黄金时段。 推销保健品的广告占据县以下电视台,在县级电视台的推销节目中,甚至有“老客户”现身说法,主要是欺骗老年人。 模糊“有效率”和“治愈率”两个词的根本区别,夸大疗效的情况普遍存在。医疗专业人员很容易就听出来的不实描述和宣传,但对普通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却会造成严重误导。 许多老年慢性病根本不能根治。但是不良商家,却能把一个保健品,描述成对老年病多种症状(描述症状、不讲解病因)都有疗效。我们发现,按描述的“症状”对号入座,大多数老年病按症状都能适用同一种保健品,所以宣传的欺骗性非常强。 2、推销“投资理财”是另一类常见的欺骗形式。主要是采用现场推销的形式,先用小礼品盒馈赠吸引老年人听讲,图小惠的老年人重复来领馈赠是普遍规律。推销者或骗子就利用互联网及金融专业或某行业的投资术语或概念给老人反复洗脑,反复宣传“暴富”的个例,对投资的巨大风险却轻描淡写。诱使老人拿出人生最后的积蓄参与投资。 二、建议和对策 (一)管好官媒,不让党的喉舌为“骗子”发声。 对现有官方媒体,增加财政负担的成本比例,减少因经费不足的创收活动。转变官方媒体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现状。 对正在播出的广告或讲座等节目,建立实时的群众监督反馈通道。 监督反馈通道,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等现代通信手段,直接获取听众对保健品广告或医疗讲座节目的意见。及时下令停播民众反对意见比较集中的节目。对因群众意见较大而停播的节目,所涉及的生产厂家、产品、主讲人,建立黑名单。进入黑名单的对象,一定时间(建议1-3年)内,不得再在任何媒体上播出相关广告或做与其有关的任何节目。 以听观众群众的意见作为审查监管机制的有效补充。杜绝不受欢迎的医托宣传节目继续危害下去。 (二)对各种现场推销的活动,明确管理职责。 现场推销活动,即有安全隐患,又有维稳问题,更是诈骗及非法营销活动的主要阵地。应纳入公安机关监管范畴。建议明确公安机关的管理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