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推进残疾人服务制度创新时间:2015-03-13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为残疾人服务制度改革和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遵循。黄冈市黄州区残联就落实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多次召开了学习会议,决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深入推进残疾人服务制度改革、创新思路方法,提升残疾人工作者服务能力和水平作全面安排部署。 围绕依法服务抓学法。依法服务残疾人既是理念和责任,更是素质和能力。针对黄冈市黄州区残联实际,用法治思维推进残疾人服务制度改革,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突出问题的能力入手,作为能力建设的重点。一是培养法治精神,切实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二是深入法治教育,把《残疾人保障法》的学习宣传纳入残疾人工作者培训和普法的内容,学习《残疾人保障法》做好“把入关”,严格按照法定原则、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职权。 围绕残联职能抓规范。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权限不可为。围绕“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职能,在法律的轨道上规范残疾人服务制度。一是有法可依,推进事权制度规范化、法律化。出台重要政策性文件、作重大性决策要加强审核把关,严格廉洁性评估和大多数残疾人受惠性评估,认真审核政策中涉及权限、程序、职责的相关关系,落实法定化要求。二是有法必依,在执行中增强制度的生命力。落实这一要求,既靠执行自觉,也靠制度倒逼。既要严格残联层面法规执行情况的督促落实,又要加强第三方层面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黄冈市黄州区残联去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重新建立“十个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了依法服务行为和规范履责行为。 围绕保障主体抓服务。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体制机制,一是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二是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三是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四是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机制,大力发展日间照料服务;五是完善残疾人社会扶贫救助,着力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六是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七是完善残疾人无障碍建设服务,改善残疾人社会参与状况;八是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力争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扶贫、文化体育、无障碍、综合服务等专业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并优先安排,加大投入,重点扶持。 围绕提质增效抓改革。黄冈市黄州区残联充分运用黄冈市黄州区政府“阳光行动”等困难人员救助政策,先后为200名贫困精神病每年每人提供500元免费服药救助和25名每人4000元住院补贴;为1400名贫困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600元困难生活救助等,力争残疾人扶贫救助覆盖面有效拓展。黄冈市黄州区残联为提升救助质量和效益,投资1000万元筹建黄冈仁和康复医院,设有精神科、康复科等7个一级诊疗科目。该院一次性可接纳100余人住院治疗。聘用湖南大学教授刘年玉等多名专家坐诊。探索“医养”模式,对重度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实施“三免费”服务,即生活、住院和治疗三项全免费。2014年度已为300人次提供免费住院康复治疗,500人次门诊治疗服务。这件事社会反响很大,受益的残疾人及家属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残联办医院,住院不收钱”。 围绕规矩公开抓整合。决策服务方面,当前是改革措施相对密集出台的关键时期,要严格执行决策提出、协商协调、公示听证、决策公布等程序环节,以程序的完备性,确保决策科学性、导向正确性、操作可行性。督查服务方面,要认真落实上级相关意见,树立督查权威,同时针对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统筹协调,提升督查效能。服务公开方面,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法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惠及更多的残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