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借鉴“代建租用”模式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时间:2018-08-27 随着本市老龄化逐年攀升,以及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的不断增长,老旧小区多层楼宇居民增设电梯的诉求日益强烈。本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关于本市既有多层住房增设电梯建设管理相关审批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仅靠财政扶持难以全面展开、长期坚持。目前只有10多处多层楼宇成功加装电梯,不及全市总数25万幢无电梯多层楼宇的万分之一。经走访调研发现,这项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困难: 一是协商一致难。根据本市相关规定,加装电梯首次居民意愿征询需要本楼90%以上居民同意,若涉及占用小区土地或专有部位,还须征得小区业主2/3以上同意。但从实际推进情况看,各楼层居民由于年龄、经济条件等不同,对增设电梯意见往往不一致,费用分摊等利益诉求较难统一,尤其是底楼居民由于担心受到噪音困扰以及影响采光等,普遍反对加装电梯,导致居民协商没法通过。 二是资金筹措难。加装一部电梯需60至80万元,另需每年维护保养费用约1万元。按照本市相关政策,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工程总金额的40%部分(最高不超过24万元/台),剩余的60%部分(约50万元)由该栋居民一起承担。而老旧小区居民普遍以中老年人口、中低收入群体居多,这笔费用是一笔不小负担。 三是申请办理难。申请加装需要经过计划立项、规划审批、房屋安全性论证、施工许可和质量技术监督等五个主要环节,涉及房管、规土、消防、质监、市政、绿化等多个部门。对居民而言申报手续繁琐,居民组织协商、选择供应商都面临较多困难。此外,某些老旧小区还涉及电力、管线等工程改造,前期手续更是复杂。 为此,建议参照全国部分地区老旧小区家装电梯的成功经验,推广“代建租用”模式。如,北京和平里小区,由相关政府部门牵线、业主委托某专业电梯建设企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由其负责电梯加装手续申请、建设费用、设备安装、竣工验收、维修保养等相关工作,电梯投入使用后,再向业主收取使用服务费以回收投资。这种“企业投资、居民付费”的模式能有效减轻居民经济负担,减少各种推进阻力,并大大降低后续维护管理等风险,居民普遍反映较好。上海可借鉴相关经验,创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一、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参照“代建租用”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作为特许经营商进入。企业承担一部分工程投资(如总金额的30%),并负责手续申报、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等专业工作,待电梯投入使用后,按居民使用次数刷卡收费(如每次1元),再加上电梯广告位出租、物业费增加等收入返还,预计企业可在5至7年内收回投资。此外,电梯收费盈余部分除了补充维修基金储备外,还可以每月数百元返还给底楼居民,以减少其反对之声。 二、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细则。为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新电梯加装各种商业模式,可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明确社会资本作为“特许经营商”或“垂直交通服务商”的权责利边界,细化工程技术规范、合同文本、居民费用分摊比例、使用收费标准等具体内容。 三、建立协调服务工作机制。把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可选择2至3个具备成熟条件的小区开展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全市。各街镇、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主动跨前一步,如成立工作协调机构或一门式服务窗口,设专人负责指导居民开展协商自治,重点做好矛盾纠纷调解等相关协调服务工作。 四、加强项目设计、施工等监管。为确保电梯规范安装及日常安全运行,在项目启动之初,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根据不同老旧小区的建筑特点,提前制定多种电梯加装设计方案模板,公布电梯加装特许经营商名单和费用标准清单,供居民参考选择,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重点加强对施工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