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首页 >> 民意 >>社情民意 >> 关于本市消防安全隐患的情况反映及建议
详细内容

关于本市消防安全隐患的情况反映及建议

时间:2018-08-27     【转载】   来自:上海政协

      今年发生的伦敦6.14大火、杭州6.22纵火案等火灾,暴露了城市消防工作诸多隐患,本市要引以为戒,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城市消防风险管理可控。目前本市消防工作存在的隐患包括:


  一、消防通道和消防平台被占用现象普遍


  一是道路限高杆影响消防车辆通行。为防止货车超载损坏道路和桥梁,本市部分道路上设置的限高杆净空高度为2.2米,与国家所规定的消防通道需要有4米的净空高度不符。二是小区消防通道被占用情况严重。有的车主随意在消防通道停车,甚至有些人不知道消防通道的存在。三是高层顶楼平台消防通道常年“不通”。根据《消防法》规定,高层平台属于消防平台,承担消防职能,可以当作直升机的停机坪。但现实生活中,出于安全考虑,多数小区通往楼顶平台的门都常年紧锁。四是消防设施存在隐患。室外消火栓被掩埋,少数没有水源或已锈蚀无法使用等;消防给水管道不畅通,有的水压太低,有的甚至因为管道漏水而长期关闭;高层建筑地下室消防池蓄水量不足、消防泵启动系统故障等。


  二、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落实不到位


  据统计,本市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的一级资质机构为128家。按2016年公安部发布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的人数配比比例,本市应有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768人,注册消防工程师1280人,但目前全市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合格人数仅为134人,这表明许多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没达标却在运作。事实上,绝大多数检测机构是在需要企业资质申请时或者承揽项目时,临时“借用”工程师注册证,挂证不挂章。相应地,一部分具备注册消防资格的工程师,通过辗转腾挪,凭“注册证”挂证挣钱,并不实际参与挂靠机构的消防工程服务,以至于弄虚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高层建筑火灾防控难度大


  上海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复杂多样。有的高层建筑规划时没有综合考虑消防安全因素,与周边建筑防火间距不足;建筑外形设计片面追求美观,消防设施设计标准偏低,导致消防举高车无登高面进行作业;建筑内避难层被破坏,疏散通道被堵塞,建筑消防安全验收标准执行不严;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方式达不到消防要求;高层居民紧急避险、应急逃生缺乏培训演练,难以正确实施自救或他救。


  为此,建议:


  一、加强对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的日常监督管理


  加大消防预警和消防设施设备的投入,加强对消防制度规定执行落实情况考核整改,解决好消防通道不畅、楼顶消防平台被锁等问题。在特殊路段设置限高杆的高度确保在4米以上,材质可选用强度较高的塑料。


  二、进一步规范消防技术服务市场


  精简合并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符合条件的保留,不符合条件的可以关、停、并、转。严格执行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严惩挂靠借证等弄虚作假行为,细化对违规行为的认定和防范措施,引导行业自律。同时,将消防服务机构与消防注册工程师纳入统一管理,提高消防企业资质门槛、注册消防工程师的遴选审查标准,促进消防服务市场规范有序。


  三、提升高层建筑风险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预警系统。对新的建筑工艺和材料经严格批准流程后再投入使用,全面检查并建立外墙保温层材料档案,针对性地制订消防应急预案。二是完善救援系统。引入市场保险机制,倒逼高层建筑管理者更好地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三是完善信息系统。重点建立高层建筑消防信息“大数据”档案,包括建筑原材料及特性说明、易发生火情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高层建筑周边的环境因素、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检查及管理情况。四是完善维保系统。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对高层建筑的远程消防监控。在大楼内部加装烟感报警器、末端水压采集装置等传感器,物业、消防维保检测单位可及时掌握预警消防安全动态情况。五是完善自救系统。定期组织开展高层建筑火灾现场演练,通过模拟环境和实战情景,提升公众的消防应急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