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首页 >> 民意 >>社情民意 >> 提高造林及养护补贴标准提升生态造林综合效益
详细内容

提高造林及养护补贴标准提升生态造林综合效益

时间:2018-08-27     【转载】   来自:上海政协

  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近期在召开“上海苗木种植管理”座谈会时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林地总面积达1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5.6%。预计今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可达17.0%左右,提前实现2018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16.8%的目标。但是,根据目前本市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基础工作——苗木种植情况来看,上海要实现2040全球城市规划中明确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8%的目标,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补贴政策不公平。目前市财政实行造林差别化补贴政策,对闵行、嘉定、宝山、浦东新区补贴50%,对松江、青浦区补贴60%,对奉贤、金山区补贴70%,对崇明区补贴80%,而对光明、上实、城投、地产集团等补贴60%。这意味着同在崇明区造林,光明集团等企业相比崇明绿化部门要少得20%补贴,“同区不同策”对企业造林积极性带来影响。二是补贴标准不高。以光明集团为例,其公益林享受补贴的约1万亩,多年来的补贴一直执行1元/平方米的标准,而近年养护费实际支出约为1.47元/平方米,由于补贴标准较低,导致日常巡查、养护等工作大打折扣。另外,受地块立地条件、树种、前期养护质量、郁闭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地块养护费用差异巨大,有的地块补贴缺口更大。三是上海土地流转成本较高。种植苗木每年土地流转费超过1000元,且劳动力成本较高,易引发管理粗放现象。四是林业总站的特色苗木生产和引进保障不足。每年仅靠国家和市财政投入130万元,面对各地日益高涨的特色苗木价格,显得捉襟见肘。五是苗木种植分散、品种单一。虽然上海去年末有约16万亩苗木,但分散在3000多个地块,由不同主体经营,其中80%是个人,缺乏规模效应,且本地苗圃主要品种是香樟和广玉兰等,品种比较单一。


  为此,建议:


  一、完善造林及养护补贴标准


  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结合各地块的土地质量、对于土层的改造等具体因素,因时因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驱动企业完成造林任务。同时,主管部门对苗木养护的补贴款使用情况,要根据养护工作质量加强监督和考核。


  二、大力培育本地苗木,增加树种多样性


  现阶段,上海造林所需的苗木90%是从周边省市引进,本地的苗木种植发展时间较短,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比例大,森林蓄积量低,林分总体质量不高。建议针对上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需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培育适合生长的苗木,提高育苗水平和良种品种,为造林提供更适合本地的树种。同时,引进优质种源,选育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强大的树种,提高造林成效。通过不断增加树种多样性,适当提高树种的经济性和观赏性,推进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提升生态、景观、经济等综合效益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生态造林不仅仅是简单地追求森林覆盖率和改善空气质量,而应更好地承担起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观赏休憩场所、为城市营造美丽景观等任务。建议在政策方面提高新造林标准、落实对原有老林的升级改造;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对一些特殊地区(如吹沙造田)的造林加强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加强林业技术科研队伍建设;在运营方面灵活运作,试点林下种植(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将农、林、牧、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多产出的持续性经营系统。同时,可在本市一定区域适当用大型经济林代替公益林,为农户及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提高造林积极性。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