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加强对境外游学市场的监管力度时间:2018-08-27 农工党党员、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颜静兰反映,近年境外游学激增,暑期更是火爆,2016年海外游学已达到百亿级的市场规模,今年海外游学热度尤其高涨,牛津剑桥等大学大陆游学团已经人满为患。游学对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进行跨文化体验都有不少益处,但是不和谐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包括: 一、游多学少,游大于学。大部分境外游学产品只是到校园简单游览参观拍照,学不到东西;有的14天游学,安排学习只占5天不到。且参与者逐渐低龄化、高端化。 二、费用高昂、暴利,过度商业化。游学费用比普通旅游产品高出几倍,比如,美国2周游学费用竟然高达5万。有的游学竟然到赌城,或者在大商场买买买,或者在游乐园玩玩玩,游学变购物、吃喝玩乐,乱象丛生。海外游学变成商业销售,不是正真的国际教育项目。 三、境外游学市场服务良莠不齐,行业不规范。教育培训机构没有旅游资质,借用旅行社的资质组织出境游学,因游学涉及交通、住宿、景点、联系国外学校等诸多环节,多个机构合作,监管主体不明确,使得监管出现真空。 为此,建议: 一、教育等部门应主动介入监管,出台文件和执行细则。教育部2014年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但是执行不理想,需要修改细化后强制施行,通过法规和行业规范把境外游学纳入规范管理。 二、限制境外游学广告宣传。对媒体关于境外游学宣传广告要严把关,避免造成一些家长、学生盲目攀比跟风。 三、借鉴建立欧美成熟的游学行业规范体系。美国有专门的境外游学协会,开展管理指导。我国也可成立出境游学和夏令营的行业协会,统一规范指标,对境外游学线路进行科学指导规划,对管理者和带队老师严格资质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