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交通管理应体现“精细化”和“高标准”时间:2018-08-27 上海市政协委员、台盟盟员、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政务中心政务事业部总监陶寅琰,民建青浦区委,普陀区政协民革界别组、以及刘经哲、宓晓亭、李伟文、王正、葛翌雷、陆勇斌、张玉萍、张渊、丁叶红等,就本市道路交通管理对标“精细化”和“高标准”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道路临时停车点并设置合理停车时间 自交通大整治以来,本市大部分道路划定为黄线禁停范围并安装监控摄像头,较多居民反映给生活不便。建议在菜场、便利店、商业网点、医院、地铁口、银行ATM机等附近,设定临时停靠点,上下客限时2分钟;亦可在上述区域附近的非主干道上增设临时停车点,并设定免费停车时间和最长停车时间,限定停车时间分5分钟、10分钟、15分钟不等,对于超出最长停车时间的进行严厉处罚,避免单部车辆长时间占用临时停车位。 二、城市道路施工需“精细化”管理 当前,占用城市道路施工的情况比较普遍,不少主干道长期被占路施工,如浦东大道施工已达10年之久,便道凹陷不平等现象常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维护均由建设方负责,施工便道常常成为无人监管“自律”的状态。建议尽快制订城市道路施工交通便道建设维护管理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通道分设并保持足够的通行宽度,临时公交站点应留有安全站台,路面须有一定的平整度和舒适性要求。 三、道路交通标识更改和郊区信号灯设置需更加优化 建议路政管理部门在更改道路标线时,重视旧标线的清除工作,选择合适的标线清除施工工艺、制定合理的施工期,避免对行车行路产生误导。同时,建议对郊区主要路段充分利用交通流量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的交通信号灯变化设置,并针对郊区行人过马路数量较少的特点,设立按钮式行人过马路的信号灯。 四、为残疾人和出行提供停车和通行便利 一是关注残疾人群体停车问题。目前,越来越多残疾人已考取驾驶证并以专用小型自动汽车代步。建议交通、公安、残联等部门应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公共道路、大型居住区等停车场地,按照不少于停车位总数2%的比例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将通行方便、行走距离路线最短的停车位设为无障碍停车位,并设置醒目标识。同时,住宅小区出入口铺设汽车减速带应缩短长度,为残疾轮椅车通行留出位置;轨道交通列车安装伸缩的铺板,方便残疾轮椅车上下列车。 二是关注老年人群体出行问题。据了解,当前营运的公交客车第一级阶梯离地高度一般不大于36cm,但此高度对于老年人和特殊群体来说,却是艰难的一步。建议加快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公交车候车站一般建在台阶之上,侧面高度约15cm,公交车第一级阶梯高度约36cm,其相对高度约21cm,对年老体弱者上车相对而言较为轻松。 五、擦亮“上海高速”这张名片 上海高速道路的建设质量普遍不高,行车时能够很明显感受到高速上海段和江浙段的体验差异。上海段集卡、重型卡车较多,路面坑洼非常多,养护成本高、难度大,高速段会经常发生拥堵。建议有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高速线路,尤其是市区快速路导流到高速入口路段,疏通历史“顽症”。充分借鉴其他省市的高速惠民政策,适时出台上海高速惠民政策。建议将G60松江段高速,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取消收费;对同一区域高速公路进出一律按5元计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