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提升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的“民意”“民智”时间:2018-08-27 上海市政协委员、黄浦区政协主席左燕,台盟盟员、台盟市委原专职副主委高美琴,以及夏叶斐、黄长缨、曾斯逸、张恒、陈勇、米文艳、邹佩佩、荆颂、张建权反映,《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已于今年3月出台,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并就更好提升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建言献策。 一、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调研发现,农村垃圾处置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多数村民的零星自留地秸秆及杂草没有统一收集处理,秸秆乱堆乱放、暴露腐烂、露天焚烧、随意挖坑填埋等问题突出;二是建筑垃圾基本采用占地露天堆放或简易挖坑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三是村民日常生活污水、养殖禽畜产生的污水都随意排放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沟渠后渗入地下。 建议:一是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总体实施方案。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重点,“打包”使用资金。二是建立农村生活污水长效维护机制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对农作物秸秆、杂草等按照“一村多点,就地处理”处置方式,推广设置农村建设积肥池,实现积肥还田资源利用;对于农村建筑垃圾处置,落实建筑垃圾消纳场,实现建筑垃圾统一处置消纳。三是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监督机制。注重“以奖促治”,加强区对镇、镇对村的考核,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制度。 二、做好部分“特殊垃圾”的处置 一是设立大件垃圾回收日。大件垃圾处于环卫、物业都不管的“真空”地带。建议设立居民生活大件垃圾回收日,规定每年哪几天可由居民将大件物品堆放在指定地点,由专业垃圾清理公司进行回收。或可设立大件垃圾预约回收信息平台,由企业上门回收市民家里的大件垃圾。 二是细分制造业企业的工厂垃圾。当前,工厂垃圾的分类处理只有干湿两种,环卫部门表示大部分垃圾不再负责清运,由企业自行处理。建议针对制造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垃圾,尽快出台更完善的分类处理政策,如分为金属制品、纸张、塑料制品、玻璃制品、木材、建筑垃圾、其他不可利用废物等。 三是注重宠物粪便的特殊处理。宠物粪便属于生物垃圾,未被列入生活垃圾分类目录。上海养狗爱犬人士众多,每天产生的宠物粪便数量庞大,大部分饲主都是用报纸或塑料袋包裹后直接将宠物粪便扔进街边或小区内的垃圾桶内,处置不当可能传播病菌。建议有关部门能对宠物粪便作特殊分类处理,可先在小区内设立专门的宠物粪便垃圾桶,逐步推广到街道。 三、切实解决“两网融合”存在的结算“瓶颈” 现阶段,各交投点结算标准不统一,且企业向个人收集可回收物时个人无法提供有效票据,这不仅影响可回收物的合法性流通,而且无法规范交易金额和补贴款发放,在财务和审计方面风险较高。同时,由于可回收物大多是低值物品,在转移过程中非但没有实现增值,反而增加了人力和交通成本,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较难接受增收税收。建议合理布局交投点和中转站,以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为重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及时更新可回收物的结算标准,降低或取消可回收物转移过程中的税收,形成低附加值垃圾长效运作机制。 四、抓好居民家庭的源头强制分类 一是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家庭。给每家每户提供“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便于居民垃圾源头分类。每户都设专属的二维码垃圾袋,清洁工在收集垃圾前先用手机扫一下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对每家每户进行检查考核,建立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家庭档案。 二是实行垃圾处理按量收费制度。实行“多产出、多付费”“不分类、多付费”的模式,并在收费标准、监督体系、垃圾源头分类配套设施上多下功夫。 三是居民自查自纠。由社区组成监督检查组,检查社区内的垃圾堆放点;规定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轮值一天做值日生。同时社区垃圾分类采用激励办法,如示范家庭、示范楼组的评比,以及深化绿色账户正相激励,完善绿色账户积分规则等。 四是试行定点定时投放。根据试点小区的规模设置若干生活垃圾回收点,每天设置一个或两个时段集中回收生活垃圾(每个时段为一小时左右),由物业公司人员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并加强监督。 五、加强垃圾分类的立法和宣传工作 一是加强法治保障。从法律上明确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公民的义务。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更为具体完善的法律法规,配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禁止非法丢弃,制定相应的收集标准,严格监督收集处理全过程,做到分类、运输、处理全程监督管理。 二是重新编写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和教材。编写《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每个区的政府官网上都要附有垃圾分类表。中小学涉及垃圾分类的通用教材《环境教育读本》已不符合现有垃圾分类标准,建议重新编写。 (民进市委、致公党市委、台盟市委、浦东新区政协、静安区政协、普陀区政协、闵行区政协、黄浦区政协、嘉定区政协、松江区政协供稿) |